•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与认识?

    iyaokao 收藏 2015-10-22

  • ask

    iyaokao专辅老师 李老师 2015-10-22

    A:

    中药药性又称中药性能,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和主要特点,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。广义的中药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性质或属性,包括中药的功效与主治、有毒与无毒等;狭义所说的中药药性一般指四气、五味、归经、升降浮沉等。通过现代研究对中药药性有了一些认识。

    (一)中药四气

    中药四气(又称四性),是指中药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不同的药性,反映了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、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,是中药最主要的性能,也是中医辨证论治、处方遣药的依据。四性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。温次于热,凉次于寒,在共性中只是程度上的差异。一般而言,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,即具有清热、凉血、泻火、滋阴、清虚热等功效的药物,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;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,即具有祛寒、温里、助阳等功效的药物,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。关于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,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
    关系,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、自主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。

    1.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寒证患者常表现出精神倦怠、安静、语音低微等中枢抑制状态;热证患者常表现出精神振奋、语声高亢、高热惊厥、情绪激动等中枢兴奋症状。寒证患者经温热药物治疗或热证患者经寒凉药物治疗后,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,说明药物的寒热之性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。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作用,如金银花、板蓝根、钩藤、羚羊角、黄芩等;多数温热药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,例如麻黄、麝香等。实验研究发现,使用寒凉药,如灌服龙胆草、黄连、黄柏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生石膏制备寒证大鼠模型,可见类似寒证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,寒证动物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,说明寒证动物中枢处于抑制状态;使用温热药,如灌服附子、干姜、肉桂制备热证大鼠模型,可见类似热证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,热证动物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,说明动物中枢处于兴奋状态。同时也发现,模型动物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也发生相应变化。用寒凉药知母、石膏给大鼠连续灌胃3周造成的寒证模型,结果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(NA)和

    多巴胺(DA)含量降低,抑制性递质5-羟色胺(5-HT)含量增加。经热性温阳药(附子、干姜)或温性补气药(党参、黄芪)治疗后,则可使NA和DA含量升高,5-HT含量降低。用热性药(附子、干姜)给大鼠连续灌胃3周造成的热证模型,则表现为脑神经元内酪氨酸羟化酶、多巴胺羟化酶活性升高,使DA、NA生成增加,而使5-HT含量显著降低,经寒凉药石膏、知母、龙胆草、黄柏治疗后,则可使动物脑内酪氨酸羟化酶、多巴胺β-羟化酶活性降低,DA、NA合成抑制,含量降低,而5-HT含量升高。

    可见,多数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,而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