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?

    iyaokao 收藏 2015-10-22

  • ask

    iyaokao专辅老师 李老师 2015-10-22

    A:

   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,主要包括药物因素、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。药物因素,如中药的品种、产地、采收季节、炮制、贮藏、剂型和制剂工艺、剂量、配伍与禁忌等;机体因
    素,如体质、年龄、性别、心理、遗传、种族等生理状况和不同的病理状况等;环境因素,如地理条件、气候寒暖、饮食起居、居住位置和室内环境等,均可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影响。

    (一)药物因素

    1.品种

    中药品种繁多,经历代本草不断扩充,发展到现在已达12800余种。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用药习惯的差异,中药品名与实际品种之间长期存在同名多种、同种多名的混乱现象,如同科同属的数种植物,甚至不同科的植物均作为“同一种”中药来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。例如,大青叶,《中国药典》所载正品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叶,而市面所售则来源复杂,常见的有蓼科蓼蓝、爵床科马蓝和马鞭草路边青等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;又如紫花地丁来源于堇菜科、豆科、罂粟科、龙胆草科等4科8种。由于品种混淆,其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差异,导致中药的质量不稳定,药理作用存在较大差异。

    2.产地

   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和动物药,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,各地的土壤、水质、气候、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、开花、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,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。产地不同,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差异较大,从而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。如金银花在不同产地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:山东为5. 66%、河南为5. 18%、山西为3. 88%、重庆为2. 2%、云南为1.81%。造成有效成分的差异是由于药用植物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,使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发生变化,最终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理作用的差异。

    3.采收季节

    不同中药的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、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,故采药时间要

    选择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。花类药材多在含苞待放或开放时采收,如金银花、槐米等皆在花蕾时采收,杭白菊以花开放程度70%时采收最佳。果实、种子药材一般以果实充分成熟或完全成熟时采收,如诃子以12月采收为宜,此时没食子酸最高为27. 8%,鞣质含量最高为56. 47%;但较特殊的如覆盆子、青皮、枳实等药材,以未成熟果或幼果采收。叶类药材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,如大青叶、艾叶和荷叶等以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为宜,薄荷以开花盛期为宜。根、根茎类药材应以秋冬或初春季节为宜,此时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,植物处于休眠状态,营养物质消耗少,有效成分积累较高,如江苏引种黄连,在秋季小檗碱含量达9. 86% ,比春季高一倍;石菖蒲挥发油含量在冬季高于夏季。全草类药材多在植株生长充分茎叶茂盛时采收,如青蒿在花前盛叶期采收,此时青蒿素含量最高。皮类、茎木藤类药材,如厚朴药材的厚朴酚含量随树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加,12年后基本稳定,应种植12年以上的厚朴树方可开始采收。动物类药材,传统上一般根据生长习性和活动规律来捕捉,蛤士蟆于秋末的“冬眠期”捕捉;蜈蚣秋季采收,蛋白质、游离氨基酸及组织胺含量均高于春季,镇痛作用也更强。因此,采收季节会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效。